7月29日进行的一场男篮热身赛中,中国男篮与波黑男篮展开激烈对决。半场结束时,中国队以42-35暂时领先。
比赛过程中呈现出鲜明的对比现象。当身高2.21米的年轻中锋余嘉豪镇守篮下时,波黑男篮在进攻端明显受制,外线投射命中率持续低迷。中国队防守体系运转良好,不仅成功将对手的传球失误转化为得分,还在篮板争夺战中占据上风。
然而第二节出现战术轮换时,场上形势发生微妙变化。据悉,身高仅2.05米的李祥波出场后,立即成为波黑队的重点攻击目标。欧洲篮球专家王健在比赛观察中指出,这类身材的内线球员遭遇欧洲劲旅时,往往在攻防两端都陷入被动。值得注意的是,欧洲球队普遍拥有更加强壮的内线球员,平均身高达到2.08米以上,这对亚洲球员的对抗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。
技术统计显示,中国队在第二节进攻效率确实出现明显下滑。这种现象在国际赛场并不罕见,上届世界杯数据显示,当面对欧洲球队时,身高不足2.08米的内线球员平均正负值为-7.3。教练组的排兵布阵和临场调整能力,将成为后续比赛的重要观察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