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NBA夏季联赛开拓者与灰熊的对决中,中国新星杨瀚森迎来高强度考验。半场战罢,开拓者以45-40暂时领先,而这位年轻中锋的场上表现引发篮球评论员孔德昕的深度解析。
比赛第二节末段出现耐人寻味一幕:完成标志性低位翻身跳投后,杨瀚森显露出明显的体力透支征兆,这折射出夏季联赛级别的对抗强度。技术统计显示,这位青岛小将半场出战14分28秒,与骑士老将乐福(14分29秒)并列成为场上最"耐用"的球员,交出8分2篮板2助攻的成绩单,但伴随4次失误和33.3%的外线命中率。
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杨瀚森在体能临界点呈现的战术价值差异。防守端由于反应速度下降,其护框半径明显收缩至三秒区附近,二次防守补位和篮板拼抢都受到制约——这与他在CBA时期的机动性表现形成对比。但进攻端仍展现出难得的战术执行力:面对贴防果断突破造犯规、精准的弧顶策应(可惜队友卡顿未及时领会),以及挡拆顺下的暴力扣篮,6次出手命中3球并保持100%罚球命中率。
国际篮球分析师指出,夏季联赛密集赛程对亚洲球员的体能储备向来是严峻挑战。2019年郭艾伦曾在此遭遇类似困境,每36分钟跑动距离比CBA常规赛多出1.2公里。杨瀚森本场表现实际上折射出亚洲球员适应NBA节奏的共性课题,其半场正负值-5的数据背后,暗含着重大的提升空间。